醫(yī)院新聞
【抗“疫”故事】蔡敏菊 | 我的一線故事
2月10日(正月十七)那天,科室接到通知,,需要緊急抽調護理人員支援發(fā)熱門診,,于明天到位。在護士長傳達通知后,,作為一名醫(yī)護人員,,我毫不猶豫的報了名。最初,,科護士長考慮到我在六天前扁桃體化膿發(fā)炎并不同意我到一線工作,。為了證明我的身體已完全康復,,我給護士長發(fā)了自己十公里的跑步記錄。當領導再三考慮斟酌后,,同意了我的請命,。放下手機,我既高興又緊張,。高興的是領導認可我的能力,,讓我投入到一線工作中去;緊張的是對于新冠肺炎疾病有太多的未知……
懷著忐忑的心情,我加入到支援發(fā)熱門診的隊伍中,。初入發(fā)熱門診,,我最大的疑惑是來自于陳麗娟護士長所帶領的這個團隊的淡定。二樓的隔離病區(qū)沒有保潔員,,運送垃圾,、消毒、送餐等等所有治療以外的工作全部由醫(yī)護人員來完成,。面對風險,,沒有人恐懼,面對繁重的工作,,沒有一個人抱怨,,有的只是互相默默的支持。在何梅英主任主持的早交班晨會上,,我看著這位年過五旬,、兩鬢斑白的女主任,從檢查預檢到安排接診,,鏗鏘有力的話語,,沉著冷靜地指揮,讓我明白了,,這個團隊的淡定來源于片片赤子之心,,來源于戰(zhàn)勝疫情的信心,來源于經(jīng)驗,,來源于科學的認知,。也是這份淡定,讓我極快的融入到了這個集體,。
“檢查防護服是否有破損”
“檢查口罩密封性”
“給護目鏡擦拭除霧劑”
“護目鏡上壓帽子,,下壓口罩”
“避免鞋套滑落”
每天上崗前,護士長都會認真地督導我們完成防護工作,。做好防護是保證醫(yī)療安全的前提,,掌握防護技能是工作的基礎,每一個步驟都容不得半點馬虎,。由于防護服在輪班結束前是不脫下來的,,每個班次六小時的時間,,我們都在穿著防護服,不吃,、不喝,、不去洗手間的狀態(tài)下完成所有工作??赡艹H藷o法想象,,一個人身著1套隔離衣、1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,,佩戴2層口罩,、3層手套、3層鞋套,、1副護目鏡,、1個面屏,在“全副武裝”下除了日常護理工作外,,還要完成病區(qū)的垃圾收集與處理、病房消毒,、掃地,、拖地等工作,一趟“活兒”下來全身都濕透了,。同樣的,,離開隔離病區(qū)也并不容易。如果說走進去只要把自己穿戴嚴實就好,,那么走出來就不能把一絲一毫病毒帶出來,。哪些是一次性的,必須扔進醫(yī)療廢物垃圾桶;哪些是重復利用,,泡進消毒桶里;出哪扇門前需要卸掉什么必須清清楚楚,,一絲一毫不能懈怠。每脫掉一件“裝備”,,都要對手部重新進行消毒,。在手消液與手套的“摧殘”下,我的手簡直讓我不忍直視,。
在發(fā)熱隔離病房工作的這段時間里,,我們每天都像一名戰(zhàn)士一樣堅守陣地。迅速熟悉隔離病區(qū)所有工作流程,、掌握留觀患者一般情況,。除了做好各項護理工作以外,要及時地為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,,更要對情緒不穩(wěn)定患者進行心理疏導,,緩解緊張情緒,,讓患者放下心理包袱。在我們收治的患者中,,有位患有糖尿病的老奶奶,,我們會為她進行飲食指導,告訴她三餐如何分配;核酸檢測陰性的患者,,我們會第一時間告知他檢測結果,,打消患者顧慮,讓他放心回家,。在發(fā)熱門診的隔離病區(qū),,不止一位患者隔著門窗給我們點贊。那一刻,,我覺得有這么好的患者,,再苦、再累都是值得的,。下午的隔離病區(qū)樓道會被落日的光輝照滿,,每到這個時刻,我都會去敲每個病房的窗戶,,我說:“來看落日,,多美啊!”我希望用積極的生活態(tài)度去溫暖每一位患者的心。
通過參加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役,,使我明白什么是以戰(zhàn)時狀態(tài),、戰(zhàn)時機制、戰(zhàn)時思維,、戰(zhàn)時方法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戰(zhàn),。“防”,、“控”,、“管”、“治”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是關口,,每一個人都是一道防線,。而我,守衛(wèi)著關口,、我就是一道防線,。這就是我的“一線故事”,我想說:“生于華夏家,,不枉此生!”我想說:“身著白衣,,無怨無悔!”我更想說:“祖國如此強大,人民如此團結,,此戰(zhàn),,我們必勝!”
上一篇: 延慶區(qū)醫(yī)院迎接區(qū)產(chǎn)科質量管理工作督導
下一篇: 一個共產(chǎn)黨人的心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