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院新聞
北京市延慶區(qū)醫(yī)院開展醫(yī)務社工服務
“目前,,有記錄的日常探訪240人次,,經濟救助家庭3家(持續(xù)跟進中),,營養(yǎng)宣教18人次,,出院宣教7人次,,情緒支持45人次,,疼痛宣教5人次,,臨終關懷10人次,,哀傷撫慰2人次,,自殺風險評估及管理3人次,,個案記錄17份……”
這是一份工作量統計表,它的記錄者是一位在延慶區(qū)醫(yī)院工作的 “特殊”人員,。她的“特殊”體現在她的工作職責上;她的“特殊”體現在她的身份上,,她就是由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派駐在延慶區(qū)醫(yī)院的首位專職醫(yī)務社工——張衛(wèi)寧。
說到專職醫(yī)務社工,,很多人都會感到疑惑,,什么是醫(yī)務社工?日常在醫(yī)院都干什么?是否收費?帶著這些問題,我們走進張衛(wèi)寧,,聽她聊一聊醫(yī)務社工與患者之間的暖心故事,。
生命的相遇
2023年11月21日,我作為醫(yī)務社工開始了在延慶區(qū)醫(yī)院腫瘤科的駐科服務,。日常探訪,,經濟救助、入院宣教,、營養(yǎng)宣教(聯合營養(yǎng)科),、疼痛宣教,,情緒支持、臨終關懷,、哀傷撫慰,、自殺患者的評估與管理,這些就是我的工作職責,。為什么選擇腫瘤科作為駐崗地點呢?是因為這里收治的患者較為特殊,,能發(fā)揮出醫(yī)務社工更大的作用,讓醫(yī)療服務更有溫度,。
第二天早交班后,,護士長就為我介紹了一位結腸癌晚期的女患者,現在情緒不好,,經濟上也有困難,,希望我能提供專業(yè)服務,幫助患者解決救治過程中遇到的經濟,、情緒,、心理、社會等層面的問題,。
那是第一次見她,。她側躺在床上,帶著口罩,,穿著紫紅色珊瑚絨睡衣,,眉眼里滿是疲憊,頭發(fā)稀疏,,皮膚有點干,。護士長介紹了我,說有什么話,,什么事情都可以和我說,,還可以為他們申請經濟救助。她熱情地看向我,,說著:太好了,。護士長說你們聊聊吧,便退了出去,。
坐下后,,我問到她的睡眠,她說睡的不好,,又轉過頭看向臨床的患者,,再次壓低聲音說,因為臨床患者咳嗽,,影響自己,,整晚沒睡踏實,。我點點頭,又問她吃飯怎樣,,她說最近沒有胃口,,吃了就想吐,不吃還往上返,,躺著要找一個姿勢,,不然就容易吐,難受,。她的聲音很輕,,稍有分神就聽不到,說每一句話好像都耗竭氣力,。
我擔心她辛苦,,就建議說:“昨晚沒睡好,要不就先休息,,可以改天再聊”,。
她說沒事,想聊聊,。問她這次為什么入院,,她說是因為不能吃飯了,肚子疼,,需要入院調理,。然后說起患病治療的歷程。談起上高中的孩子,,她的聲音開始哽咽,,說孩子放學回家都要自己做飯,為了省下住宿的錢,,選擇走讀。作為母親,,不能照顧好孩子,,心里滿是愧疚,淚水也浸濕了枕巾,。丈夫為了照顧自己,,已經兩年沒有上班了,如果不是媽媽經濟上的援助,,治療無法堅持,。她覺得老天不公平,自己還年輕,,父母健在,,孩子還未成年,,如果是60歲離開這個世界,遺憾會少些,。她喃喃說著,,我靜靜地聽著。
生命有很多無奈,,作為母親,,我理解她。為孩子做些什么,,也許可以喚起她的希望,。
她:我什么都干不了,你看我,,躺在這,,什么都干不了。
什么都干不了,,她重復著,。
我:你希望孩子以后什么樣?
她:有個工作,成家,,本本分分的,,我就踏實了。
我:嗯,,還有嗎?
她:沒了,。
“你剛才說孩子每周都過來看你,上次臨時有事離開,,還找同學來替自己照顧你,。這是個細心的孩子,這兩年他正上高中,,學習同時能照顧自己,,孩子有責任心,有擔當,。家庭正在經歷困難,,你們互相支持往前走,這是很重要的,,孩子能感受到,。”我鼓勵她好好想想,。當下,,能為自己為孩子做點什么,她聽到這里,陷入了沉默,,似乎也有了些力量,。
患者在患重大疾病后,身體和心理都受到很大的影響,,自身的能量也會降低,,醫(yī)務社工此時介入的目的是關注患者和她的家庭,給予情緒支持,,疏導負面的情緒,,一起合作找到希望和力量,共同面對生命中重要的議題,。
我問她,,這樣的談話是她需要的嗎,她點頭說是,。
我答應會再來看她,,她握住我的手,用手指輕輕地慢慢地摩挲著我的手背好一會兒,,這里面有不舍,,既是對我的,也有對生命的,。
離開的時候,,剛巧她老公進門,看了我一眼,,平淡而冷靜,。
第二次見面,她仍然很虛弱,,和我談了人生的遺憾,、擔心,還考慮是不是要把裝老衣服放在身邊沖一沖晦氣,,又擔心愛人不同意,,他看到這些就生氣,說到這時,,她壓低聲音還扭頭看了看愛人是否在身后,,然后長嘆一口氣,問我這樣做是不是太迷信了,。我鼓勵她和愛人好好談一談,。之后在走廊里,,我和患者愛人展開了對話,。
我:看你們兩個人情緒都很低落。
家屬:是,沒辦法啊,。
我:這兩年你照顧老婆,,很辛苦,不容易,。
家屬:哎,,碰上這事了,沒辦法,。
我:每天在病房里,,挺悶的,你怎么調解心情,。
家屬:出去溜達一圈,,抽根煙。
我:管用嗎?
家屬:好點吧!
“我知道,,家里還有一個上高中的孩子,,孩子是這個家庭的未來,是你們夫妻的希望,,人這一生可能要經歷困難甚至低谷,,你希望孩子在面對困難時,是什么樣的心態(tài),。是要在困難里出不來,,為過去為未來憂慮,每天唉聲嘆氣嗎?還是活在當下面向未來,,有一個更積極的心態(tài)?教會孩子積極的生活態(tài)度是家長的責任,。未來的日子很長,你打算怎么過呢?你打算讓孩子學到什么,,你就要做什么”我緊緊地盯著他的眼睛,。他眼睛濕潤了,過了好一會,,他輕輕地說知道了,。
我:今天說話有點直接,你會不會怪我?
家屬:不會,,我知道你為我好,。
我:你和你老婆多說說話,聊聊現在,,聊聊過去,,看看怎么能過好每一天,怎么為孩子打算,。我知道你很艱難,,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老婆孩子,,可以試著做做擴胸運動,也可以出去喊兩嗓子,。
家屬:嗯,。
我拍了拍他的肩膀,也第一次在他臉上看到了淡淡笑容,。
通常情況下,,人在面臨親人的重病乃至別離時,由于無法接受會下意識的逃避,、否認,,也就失去了和摯愛親人共同面對生命中重要議題的機會,即使是彼此抱頭痛哭也好過用謊言敷衍,,一起回憶過去,,訴說對彼此的感情,不舍,,難過;說一說未來對孩子對父母的打算,,那一刻彼此的心是緊緊的貼在一起的,即使有一天生活中再也見不到這個人了,,然而她的愿望已經融入到生活里,,即使不能全部實現,也會倍感安慰,。
第三次見面,,她坦言自己時日無多,舍不得孩子,,舍不得老公,。她雙手握住我的手,將頭埋到胸口,,身體蜷縮著,,開始哭泣。淚水訴著不盡心中的痛,、生命的無奈,。我坐在旁邊,靜靜地聆聽來自生命的吶喊,。
死亡是一種巨大的心靈折磨,,沖擊著她,在生命的最后階段,,她終于可以說出來,,
那一刻,死亡巨浪的拍打是如此殘忍,。
平靜后,,她談到了對孩子的擔心,,我請她具體談談有哪些擔心。知道孩子談朋友了,,是不是學壞了?家庭的貧困,會不會導致孩子走歪路?
“咱們都年輕過,,喜歡過別人也被人喜歡過,,在戀情里感受被喜歡、被照顧,,也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,。兒子的優(yōu)秀,吸引了女孩子,,多一個人來喜歡他,,溫暖他,這是好事啊,。
孩子是否會走上歪路,,和能否感受到家長的關愛有關。家長的耐心,、引導和生活的點滴的愛會成為孩子心中的溫暖與力量,。讓孩子有力量有能力為自己做更好的選擇。你們兩個都是本分愛家的人,,孩子會很好的,。你下次如果再擔心他,就改成祝福:祝福我的孩子遠離危難,,祝福他遠離身體心靈的痛苦,,獲得平安幸福?!?/p>
她認真地聽著,,沉默了一會兒,好像放下心來,。
之后我們的的話題轉換了,,她向我展示了自己的耳環(huán),又看了我的手鏈,,說很喜歡想試戴一下,,那是的她竟然像一個調皮的少女。我答應,,下次見面送一條手鏈給她,。
隨后,我進城參加醫(yī)務社工大賽,,回來后聽說她突然不好了,,按照當地農村的習俗,,被愛人帶回家了。
我沒有機會再見到她了,,那條手鏈擺在我的桌子上,,然而不知為何,想到她,,心中就會浮現她撒嬌耍賴時的笑臉,。也許,這是她給我的禮物,。
文/ 韓紅基金會駐崗北京市延慶區(qū)醫(yī)院醫(yī)務社工 張衛(wèi)寧